2023年第三季度外债规模略有下降,结构保持基本稳定
截至2023年9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23829亿美元,相较于2023年6月末下降了509亿美元,降幅达2%。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解读数据时指出,尽管整体外债规模略有下降,但结构保持相对基本稳定。
中长期外债占据主导地位,余额为10518亿美元,占比44%;而短期外债余额为13311亿美元,占比56%。在短期外债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比高达36%,凸显了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积极参与。
外债分布方面,广义政府外债余额为3917亿美元(占16%),中央银行外债为1100亿美元(占5%),银行外债为9915亿美元(占42%),而其他部门(含关联公司间贷款)外债为8897亿美元,占比37%。
债务工具方面,贷款余额占16%,贸易信贷与预付款占16%,货币与存款占22%,债务证券占28%,特别提款权(SDR)分配占2%,关联公司间贷款债务占12%,其他债务负债占4%。在币种结构中,本币外债余额占45%,外币外债余额占55%。
在外币登记外债中,美元债务占84%,欧元债务占7%,港币债务占4%,日元债务占2%,而特别提款权和其他外币外债合计占比为3%。
外汇局表示,我国外债主要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整体风险是可控的。对于未来,王春英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定。尽管银行外债下降影响了外债规模,但我国面临的有利条件较不利因素更为突出。总体而言,我国经济向好、回升的基本趋势未改,外债规模将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2023年第三季度的我国外债数据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但稳健的结构和较低的风险水平显示出我国在外债管理方面取得的积极成果。对于未来,我国外债规模有望在有利条件的推动下维持总体稳定,为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